1. <em id="9juh3"><object id="9juh3"><input id="9juh3"></input></object></em>
  2. <rp id="9juh3"><object id="9juh3"><blockquote id="9juh3"></blockquote></object></rp><tbody id="9juh3"><pre id="9juh3"></pre></tbody>
    <button id="9juh3"></button>
  3. 當前位置: 民進網站 > 民進新聞 > 民進要聞

    一抹書香遠 兩岸書聲瑯

    ——2023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基礎教育交流活動綜述

    發布時間: 2023-10-24
    來源: 人民政協報
    【字體:

    由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和葉圣陶研究會共同主辦的“2023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基礎教育交流活動”在福建省三明市舉行。

      由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和葉圣陶研究會共同主辦的“2023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基礎教育交流活動”日前在福建省三明市開展。來自兩岸暨港澳近40名教育界人士參與活動,考察了三明一中陳景潤初中部、三明市三元區第二實驗學校等具有特色的中小學校,并圍繞此次交流活動的主題“中小學學科閱讀與寫作”展開深入座談交流,通過教育和學術交流,增進相互了解,共同促進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教育改革和發展。本次交流活動為第五次舉辦,長期以來,中國民主促進會和葉圣陶研究會致力于推動兩岸暨港澳地區學者、學術團體的交流交往,形成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基礎教育交流活動、兩岸學者共話論壇等特色品牌活動,對推動兩岸暨港澳地區教育文化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

    為什么要閱讀?

      此次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基礎教育交流活動的主題是中小學學科閱讀與寫作。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致首屆全民閱讀大會的賀信中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全社會都參與到閱讀中來,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也從頂層設計的角度提出,“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

      踐行全民閱讀、倡導好學樂學,青少年兒童尤其是中小學生應該是重中之重。因為他們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需要廣大青少年兒童成長為善于發明創造、改革創新的復合型人才。早在活動籌備之初,民進中央研究室在研究本次活動主題時,將目光投向了中小學的學科閱讀與寫作。正如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朱永新所說,閱讀和寫作是教育中兩個非常重要的根本性問題,不只是語文教育中的兩個根本性問題,而是整個教育中的兩個根本性問題。

      關于閱讀,朱永新在《我的閱讀觀》中道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等等“金句”。毋庸置疑,閱讀是一件非常重要而有意義的事情。但在當前互聯網將大量信息碎片化、娛樂化、簡單化的沖擊下,不少大人一年都讀不了幾本書的情況下,孩子們如何走進閱讀?或者說,閱讀的動力在哪里?這是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中小學界需要共同面對的首要問題。

      “閱讀的動力首先是興趣,其次是任務,最后是習慣?!鄙虾J忻褶k平和學校校長萬瑋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務會讓人有所堅持,而最終形成的習慣則能使人受益終身,“從書中你學到了新知,增長了見識,這是見天地;透過命運看人性,產生悲憫之心,大愛之情,這是見眾生;最終在書中讀出自己,電光石火、心有靈犀,這就是見自己,這就是閱讀的境界?!?/p>

      有人說,閱讀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相逢。因為閱讀,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的教育界代表們同樣實現了相逢,而大家對于閱讀的體會更是在“相逢”中互相啟迪。

      “節奏明快的生活形式和數字化科技化的社會里,青少年尚未能建構成熟的思維模式,不斷接受影像式資訊,被強行灌輸大量片段知識,具有再生力的大腦神經元也逐漸程式化,這樣的現象不僅讓許多青少年失去閱讀的興趣,更對寫作望而生畏?!迸_灣新北市重陽小學原主任陳秀芳坦言,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中小學生如何開展有效的閱讀與寫作,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們以及整個社會共同關注的重要話題。

      來自北京的特級教師連中國借助《老人與?!贩窒砹怂拈喿x感悟,“很多當代人對名著都是敬而遠之,對整本書的閱讀也大多‘翻翻’而已。其實對于孩子,更應該去進行整本書閱讀,這才能將自我體驗與書中內容高度融合,讓人與書建立起內在的生命關聯?!痹谶B中國看來,我們在碎片的閱讀中獲得的短暫感應會轉瞬即逝,但整本書留給內心的啟迪將伴隨一生。

      福建省廈門市湖濱中學校長葉瑞碧也是推動中學生深入閱讀的倡導者,她認為改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質量是長期而系統的過程,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發力?!凹彝バ枰议L改變觀念,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并通過父母的示范和鼓勵引導孩子進行深度閱讀;學校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指導學生有效的閱讀策略并給予足夠的閱讀時間;社會則需要發揮社會環境政策法規服務創新的作用,助力中學生走進深入閱讀的行列,激活他們身上的閱讀力量?!?/p>

      “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石,在資訊科技發達的時代,通過閱讀自學是一項重要的能力。我們不能只局限于傳授課本的知識,必須成為媒介,提供各種方法協助學生建立與閱讀媒材之間的連接?!迸_灣屏東學者杜鐘佳芳在臺灣有11年的科學課程教學經驗,在她看來,如果能提升學生閱讀興趣,即便借助媒介也不是不可以。

      無論這個世界上的語言有多少種,閱讀都是共同的選擇,因為閱讀的盡頭有著人類文明最豐美的精神土壤。

    從閱讀到學科閱讀

    參加2023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基礎教育交流活動的學者在三明市三元區第二實驗學校參觀。

      自古以來,閱讀都是學習最重要的行為。因此歐陽修才說,“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p>

      如今,隨著國際交流以及技術創新進步,社會各領域各行業發展瞬息萬千,閱讀作為重要的學習方式,早已不再只是文科的事情,而是拓展到每一門課程包括理工科。而從學科課程出發的閱讀,就是學科閱讀。

      “這次來大陸,我發現大陸學校的軟硬件進步很快?!迸_灣新北市鄧公小學原校長張榮輝印象深刻的是,在三明的小學里“轉角遇到書”,每個角落都有閱讀的氛圍,并且把學校和社區之間的距離拉近了,這是值得在觀摩交流中學習的經驗。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我們對數理化等學科的閱讀意識是缺失的,不僅是學生,教師和父母也是缺失的,科學也是哲學體系的一部分。我們要豐富對學科知識的內涵與外延的認識?!备=◣煷蟾街谢瘜W高級教師馮文俊認為,學科閱讀不是單純的認知知識的過程,而是將自我認識結構化的行為,學科閱讀也不是單一學科知識匯總,而是從人類文化的層面去認識單一學科的位置,讓學生在多元學科閱讀與學習中實現學科貫通,在知識的整合中發展創造力,培育創新意識與應用能力。

      澳門廣大中學校長陳建邦介紹了澳門中小學學生的學科閱讀情況,重點提出在當今的教育環境中,教師自身缺乏良好的閱讀興趣、能力與習慣,孩子們過重的學業負擔也占據了他們太多的時間與精力,“要推動中小學生的學科閱讀,需通過建立學科閱讀的整體性教學體系、加強學科閱讀的訓練、提高教師專業素養以及加強家庭閱讀氛圍等方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體驗?!?/p>

      要知道學科閱讀不同于人文閱讀,如何讓孩子們對學科閱讀感興趣是重中之重。張榮輝在教學過程中深有體會。

      “數字時代,一位有閱讀素養的讀者,應該是樂于學習,對任何事物充滿好奇與熱情,他能檢索文本,取得資訊及判讀資訊,以解決一切面對的問題?!睆垬s輝認為,學科閱讀更多培養的是一種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在多變的社會情境中具有足夠的能力,運用不同領域的文本解決生活上的問題,學生必須培養對多元文本的覺察度、敏銳度,懂得在不同情境中正確判斷“用什么文本”,以及“如何運用文本”來解決問題,帶著解決問題的好奇心去閱讀就是興趣所在。

      北京市第九中學原校長林樂光提出,學科閱讀能力的培養,也是學習能力的培養,分指導性的學習以及自我發現型的學習,前者應是學校教學的核心行為,后者則更加廣泛地存在于學生的業余生活之中。林樂光介紹的閱讀方法更加具體,在培養自主閱讀興趣的基礎上進行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并能邊讀邊記錄和批注,從而達到知識和思想的雙重收獲。

      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感受?你認為接下來要怎么做?針對具體學習,臺灣輔仁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兼任講師柯明忠介紹了“焦點討論法”常用的四種提問類型,他認為這樣的學習方式同樣可以應用在學科閱讀上。

      “焦點討論法是一種思考流程。從具體感官出發,首先提出較為客觀的問題,進而喚醒感性思維,思考更多深層次問題,進行深入探討。閱讀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及閱讀素養。而閱讀素養的核心能力基礎就是閱讀理解,學生能整合知識,將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培養高層次的思辨技巧和整合性的思考與溝通,進而建立解決問題的態度與能力?!笨旅髦冶硎?,這些目標會在閱讀與討論中逐漸達成。

    閱讀是輸入 寫作是輸出

    在交流活動中,與會代表就教育話題積極互動。 

      如果說閱讀是站在偉人的肩膀上前行的話,那么寫作就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

      閱讀和寫作是一個人成長進步的兩個非常重要的渠道,二者本身相輔相成?!洞呵锕攘簜鳌氛f,“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寫作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模式,可以作為學習的工具,也可以作為對學習的檢測?!皩W習金字塔”理論表明,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向別人講授”或者“對所學內容立即運用”,而寫作既是用文字“向別人講授”,也是“對所學內容立即運用”。

      美國學校管理者協會曾就“什么是21世紀最重要的生存技能”問題,請教了來自教育界、企業界、政府部門、社會學等領域的55位杰出專家,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寫作能力”。由此可見,閱讀與寫作的重要性。

      “事實上,中學生寫作能力的現狀或多或少有著簡短文本流行、表達能力欠缺、技術化寫作依賴以及學習課程設置的限制等問題?!眮碜院D先A僑中學的林鈺認為,這也是信息化的今天,中小學生寫作面臨的共同問題。而如何去打破掣肘,各個學校也都在進行著自我實踐與努力,“比如我校就開設了閱讀寫作課,將其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納入課表,舉辦閱讀寫作比賽等活動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機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绷肘曊f。

      澳門培正中學的高錦輝發現,在中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活動中缺少寫作遷移訓練活動,部分教師認為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關聯性比較小,通常是單獨開展閱讀活動或者寫作活動而忽視了閱讀向寫作過渡的遷移訓練。而缺乏對于文本知識的多層面多角度解讀,這樣不僅無法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也無法使他們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

      “也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澳門培正中學提出了‘輸出導向輸入’的讀寫教學策略,以進行課程改革?!备咤\輝認為,這種教學模式最大的好處在于學生是實際操作或立即應用的自主式學習,而不是只有聆聽或閱讀的被動式學習。事實上,這種學習方法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在2018年閱讀素養測試中,澳門培正的成績明顯高于澳門平均水平。

      朱熹云,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學之既久,自然純熟。福建省閩侯縣祥謙江中小學就是牢牢抓住課堂上的“小練筆”,最后走出一條“小練筆”見“大語文”的讀寫之路。

      在祥謙江中小學的蔡朝陽看來,有效的課堂小練筆,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對教材文章進行深入理解、感悟與深化,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也能夠對教材文章進行再開發利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學中要善于捕捉課堂中的訓練點,把握讀寫結合的契機,巧妙地運用小練筆進行寫作指導,讓學生書寫自己的真情實感來提高寫作能力,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辈坛柋硎?。

      跳出課堂,江蘇蘇州市吳江經開區長安實驗小學副校長管建剛闡述了“兒童的寫作”和“成人的寫作”的區別。他表示,“兒童的寫作”的關鍵詞不是“寫作”,而是“兒童”。不理解兒童世界,總是以成人的想法、需求評判兒童,是導致孩子怕寫作文、不愿寫作文的根本原因。

      兒童的缺位嚴重影響了兒童的寫作。在他看來,從成人立場出發的兒童寫作,是披著兒童外衣的另一種成人寫作,即成人借助兒童的筆,寫出自己想要看到的東西。他認為,兒童的寫作,應是其內在的生發。只有理解了兒童,承認他們的獨立存在,才能實現“兒童的寫作”。

      最后,在交流中有人提到了馬斯克。

      很多人認為馬斯克是一位無法效仿的天才,因為他熟悉的領域涉及火箭科學、工程、建筑、隧道、物理學、人工智能以及太陽能和能源領域等,他對所涉及學科的理論掌握和應用程度,令很多專家都感到吃驚。馬斯克的哥哥曾透露,這與馬斯克兒童時期養成的閱讀習慣有關,馬斯克每天會閱讀兩本書,閱讀范圍涉及科幻小說、哲學、宗教、編程等,馬斯克還特別喜歡閱讀科學家、工程師和企業家的傳記。馬斯克曾在清華大學一次講演中提到,很多創新發明都是跨學科的成果,我們的知識儲備越來越龐大,所以必須能夠融會貫通,才能取得跨學科的偉大成就。

      鍛造學科閱讀,促進學科寫作,閱讀和寫作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生活方式,也是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非常重要的基礎。借助這次交流活動搭建的平臺,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的校長們和老師們彼此分享經驗,互學互鑒、互促互進,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一定能共同為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作者: 包松婭
    責任編輯: 谷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