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民進網站 > 民進風采 > 媒體聚焦

蘇東坡鐘情常州

發(fā)布時間:2024-01-03
【字體:

  北宋文壇大家蘇東坡一生與江蘇常州有著不解之緣。有學者考證,蘇東坡曾十四次到過常州,其中停留時間較長、從事過多種活動的有六次,這在“唐宋八大家”中絕無僅有。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蘇東坡與常州晉陵人胡宗愈(字完夫,宋樞密副使胡宿侄子,嘉祐四年榜眼)為同科考生。當年三月十四日晚上,皇家的瓊林苑里擺了數十桌酒宴,場面歡欣熱烈,新科進士們舉杯相慶,共話前程。說來也巧,蘇東坡的鄰座,恰是同榜進士常州宜興人蔣之奇、單錫以及常州武進人丁騭,他們結為莫逆,蘇東坡當時就有了將來卜居常州陽羨的愿望。

  常州人重義氣,這一點讓蘇東坡十分感動。他后來交游常州錢公輔錢世雄父子、胡仁修,宜興滕元發(fā)、邵民瞻、蔣公裕等好友。特別是錢世雄,元豐二年(1079年),蘇東坡任湖州知州,錢世雄正任吳興縣尉,為蘇東坡的僚屬。錢世雄雖因“烏臺詩案”等曾數度受牽連,卻不避時忌,在蘇東坡落難之時,感情如舊,屢屢寄信寄物給遠謫黃州、惠州、儋州等地的蘇東坡。這種風義,正如蘇東坡在惠州時給錢世雄的信中所說,是“高義凜然”!蘇東坡臨終前對錢世雄說:“我萬里生還,要將后事相托于你?!边@種忠貞不渝的友情給仕途坎坷的蘇東坡帶來了人間的溫暖。也難怪蘇東坡作《錢君倚哀詞》(錢公輔,字君倚)時對常州有“獨裴回(徘徊)而不去兮,眷此邦之多君子”的感慨。

  蘇東坡結交的人很多,他與常州報恩寺長老也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不僅入住寺院有詩酬唱,還在僧堂板壁上題詩。南宋詞人蔣捷有《報恩寺》詩句:“莫欺此寺太荒蕪,曾有高僧識大蘇。”元代詩人馮子振有《游報恩寺讀東坡石刻》記之。

  蘇東坡任杭州通判時,于熙寧六月歲末到熙寧七年五月,奉命赴常潤一帶賑災,在常州一帶滯留半年左右。完成賑災任務后,他應好友蔣之奇、單錫等邀請,在宜興小住。留戀于江南優(yōu)美淳樸的田園風光,蘇東坡感到陽羨正是他將來退隱躬耕的歸宿。他在《次韻蔣穎叔》(蔣之奇,字穎叔)一詩中說:“瓊林花草聞前語,罨畫溪山指后期。豈敢便為雞黍約,玉堂金殿要論思?!痹凇冻櫟乐杏袘彦X塘寄述古》中寫道:“惠泉山下土如濡,陽羨溪頭米勝珠。賣劍買牛吾欲老,殺雞為黍子來無?!币源吮磉_對常州及諸多友人的思念。

  蘇東坡在常州期間留下了不少佳話。北宋孫奕在《示兒編》中記載:東坡居常州,頗嗜河豚,而士大夫家精于烹是魚者,輒招東坡享之。婦孺傾室聚于屏后,欲聞一語品題。東坡下箸大嚼久之,寂如喑者。主人黯然,屏后集者失望相顧。東坡忽投箸大聲嘆曰:“值得一死于是!”合舍大悅。

  這個故事說的是蘇東坡在常州居住時,特別喜愛吃河豚,常州某位士大夫家人做河豚的水平很高,他們知道蘇東坡是美食家,特意做好河豚請其來品嘗。蘇東坡在吃河豚的過程中,主人家婦孺躲在屏風后聽他如何評價。然而蘇東坡大快朵頤,一言不發(fā),請客之人以為他是不好意思說河豚做得不好,大感失望,沒想到蘇東坡吃完后放下筷子,感嘆了一句:“也值得一死!”一聽這話,大家都高興壞了。

  蘇東坡從海南流放回來,給弟弟蘇轍《與子由書》中說:“今已決計居常州,借得一孫氏宅子,極佳,且此休息。”南宋施宿在其編纂的《東坡先生年譜》中簡述道:“六月,至常,病甚,乞致仕。表大略云:‘臣素有薄田在常州宜興縣,粗了饘粥,所以崎嶇萬里,奔歸常州,以盡余年。五月間,行至真州,瘴毒大作,乘船至潤,昏不知人者累日。今已至常,百病橫生,全不能食者二十余日矣。自料必死,欲望朝廷哀憐,特許臣守本官致仕。’一請而獲,以七月二十八日,公薨于常州城中。”

  后人說蘇東坡“出處窮達三十年,未嘗一日忘吾州”,這是對蘇東坡與常州之緣最準確的概括。

作者:周二中
責任編輯:張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