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的幕后英雄
——民進會員翁素萍和家人致力推動盲人門球運動的故事
今年八月,為迎接亞運會,“民進浙江省直會員助力亞運志愿者服務點”在基地成立。民進浙江省委會副主委薛鴻翔(左)和陸財良、翁素萍夫婦共同揭牌。
浙江省杭州市塘棲鎮盲人門球基地的訓練館里,重達1.25公斤的橡膠球帶著清脆的鈴聲在場地上呼嘯、彈跳,有時會直擊球門而去,有時會飛向場邊的護板,而更多的時候,會扎扎實實地砸在運動員的身上,發出沉悶的撞擊聲。
這些運動員都戴著厚厚的眼罩,其實就算不戴,他們也大多看不見——因為他們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視覺障礙,有的甚至連光感都沒有。他們摸索球場上的標簽貼來確定自己的位置,依靠聽力來確定球的方向,迅速臥倒用身體來組成防線?!霸偬垡惨幼∏?!”這是所有在塘棲盲人門球基地緊張備戰杭州亞殘運會的運動員們共同的心聲。
從2003年到2023年,這個地處塘棲小鎮的盲人門球基地男女隊已經連續四屆獲得全國殘運會冠軍,男隊勇奪2008年北京殘奧會金牌和2021年東京殘奧會銀牌,女隊蟬聯殘奧會三屆亞軍。今年,他們還將向杭州亞殘運會金牌發起沖擊。
這些盲人運動員追到了自己的光,然而卻不知道,帶著他們奮力追光的陸財良和他的愛人——民進會員翁素萍的模樣。
結緣 邂逅盲人門球
上世紀八十年代,陸財良和翁素萍在塘棲古鎮成立了杭州唯一織造廠,這是一家福利企業,安置了大量的殘疾人就業。憑借著勤奮和努力,夫妻倆帶領全廠上下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進入新世紀,盲人門球運動逐漸在國內興起。2003年,為了能讓殘疾人運動員有個相對穩定的訓練環境,浙江省殘聯與陸財良、翁素萍接洽,提出了把浙江省盲人門球隊員安置到廠里的設想。夫妻倆深知殘疾人生活的艱辛和不易,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一開始,這些盲人運動員吃住在廠里,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訓練時間也有了保障,但沒有專屬的訓練場地,只能向塘棲中學借用,還得配合學校場地空置的時間。
一次偶然的機會,夫妻倆來到了訓練場,看到運動員冒著近40攝氏度的高溫在地上摸爬滾打,身上磨出了血泡,衣服濕得能擰出水,鞋子里都能倒出水來。他們瞬間被打動了,敬佩感和責任感油然而生:“我們要想辦法建個場館,裝上空調!”
2005年,企業擴建廠房,陸財良和翁素萍投資一百多萬元在廠房上加蓋了一層,作為球隊的訓練館,當地殘聯又送來了6臺大功率空調。訓練條件改善了,球員們的訓練積極性更高了,成績也迅速提升,當年男隊就獲得了全國錦標賽冠軍,女隊獲得了第四名。2006年,場館被命名為中國盲人門球訓練基地。
也是在這一年,陸財良帶隊參加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世錦賽,女隊過關斬將,最后拿了亞軍。決賽后,隊員和前來加油的華人華僑相擁而泣。陸財良說:“看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我不知不覺也滿眼淚水,那一刻才真正感受到體育的魅力。一定要把殘疾人體育運動堅持下去?!?/p>
現在的塘棲盲人門球基地已有三個梯隊的盲人門球隊員,誕生了20多位全國和世界級的冠軍球員,并且還發展了聾人籃球、坐式排球、輪椅籃球等運動項目。
堅守 打造“冠軍搖籃”
和運動員們在一起近20年,陸財良和翁素萍對殘疾人體育運動也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引起全社會對殘疾人事業的關注,向社會展示殘疾人同樣有著勇于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讓他們的生命擁有色彩?!?/p>
2010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陸財良和翁素萍著手新建綜合性殘疾人運動訓練基地。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一座占地130余畝,總投資近3億元,集訓練、比賽、住宿、餐飲于一體的高水平訓練基地終于落成,并同時拓展了坐式排球、柔道、盲人跳繩、旱地冰壺等殘疾人體育賽事。
2020年,基地被確認為2023年第4屆亞殘運會盲人門球比賽場館。在不斷完善硬件的同時,夫妻兩人還加大投入,提升基地實力和品位,引進和培養英語水平高、懂盲人門球的技術人才。
“家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被剀浻矊嵙Φ奶嵘藖喼弈酥寥澜缑と碎T球強隊前來訓練和比賽,先后承辦亞洲盲人門球錦標賽、世界坐式排球洲際賽等各種高規格的國際國內賽事30余次,隊員獲得多個全國、亞洲乃至世界的冠軍榮譽。2022年世錦賽上,盲人門球男隊獲得了亞軍;2023年世界盲人運動會上,女隊獲得冠軍,這樣,國家盲人門球男女隊雙雙拿到了2024年巴黎殘奧會門票。
2017年,經中殘聯推薦,基地主任陸財良當選為亞洲及大洋洲殘疾人排球聯合會主席。這是中國代表在世界殘疾人體育區域性單項組織中首次當選主席。2021年,陸財良再次當選,連任主席,并擔任世界盲人門球協會執委。在這一年,塘棲盲人門球基地被浙江省政府記集體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塘棲盲人門球基地成為了全國唯一民營企業資助殘疾人體育運動的典范,被國際同行褒譽為“冠軍搖籃”;基地運動員、教練員獲得中共中央、國務院表彰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
追光 成就閃耀人生
去過塘棲盲人門球基地的人,一定會對門口那座極具視覺震撼力的雕塑印象深刻——三只不同造型的大手拔地而起,將中間的大球托舉向上,為著各自的目標奮力拼搏,將“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演繹得淋漓盡致。
盲人門球運動,最大的難點在于“聽聲辨位”,就是在聽到聲音的瞬間立刻判斷球的走向,做出防守和擊球的判斷。這項運動既突出個人技術又強調團隊配合,沒有訣竅,全靠勤學苦練。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然而,從來沒有運動員要退出。
因為這座基地,讓殘疾人運動員擁有了實現人生價值的另外一種可能,他們在賽場上奮力拼搏、為國爭光,在賽場下展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風采。男隊教練尹世強說:“盲人的就業途徑其實非常有限,大多還是推拿按摩、調音師這些。但在這里,他們和職業運動員差不多,訓練和比賽就是他們的工作,雖然很辛苦也很難,但這是不一樣的人生?!?/p>
陳亮亮是球隊的“明星”球員,6歲那年因為一次意外,他失去了光明,除了太陽光感受不到任何光影變化,他說:“原本想學個推拿,早點參加工作好減輕父母的壓力,沒想到打門球打出來了。從2006年開始出去參加比賽,隊里的獎項基本都和我有關?!?008年北京殘奧會,盲人門球決賽現場,最后30秒,正是陳亮亮兩個干凈利落的旋風發球,連得兩分逆轉局面,與隊友一起贏得了金牌。這位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的小伙子,如今已經在杭州安了家,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
隊員楊明源在東京殘奧會上進球26個,被評為“最佳投球手”,他為中國男子盲人門球隊再次登上頒獎臺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北京冬奧會上,他作為第二棒火炬手,完成了“光明之火”的火炬傳遞。如今,他和隊友們奮勇拼搏,爭取在杭州亞殘運會上,再次讓國旗冉冉升起。
“北京奧運會后,一個隊員的父親帶著自家種的半袋子花生,從老家一路輾轉到杭州,一見到我們就跪下了,感謝我們把他的兒子帶上了奧運會賽場還贏得了金牌?!闭勂鸲嗄昵暗耐?,夫婦倆依然感慨良多:“過去他很自卑,現在他是全村的驕傲!這讓我們覺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p>
更讓翁素萍感慨的是隊員來亮宇。2016年,來奶奶在媒體上看到了塘棲盲人門球基地的報道,千里迢迢把來亮宇送來基地,懇求基地收下這個熱愛運動卻不得其門而入的孩子。2021年,東京殘奧會上,來亮宇和隊員一起獲得了銀牌,他激動地向奶奶視頻報喜。來奶奶熱淚盈眶地感謝基地給孩子帶來希望。
有人說,盲人門球運動是在黑暗的戰場中尋找勝利的曙光,運動員們的“追光”精神讓他們“看”到了更加廣闊的世界,也讓他們擁有了更加耀眼的人生。而賽場外,陸財良、翁素萍也對未來有更多的期許:希望基地能成為亞洲乃至全球知名的殘疾人運動員共享的體育交流平臺,讓更多的殘疾人朋友勇敢“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