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教師節(jié)的變遷
1931年提倡成立“雙六”教師節(jié)的報道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yǎng)高素質教師隊伍,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痹谥袊鴰浊甑臓N爛歷史中,“師”,總是受人尊敬,被人愛戴的群體。教師是人類文化得以傳承的功臣,他們作出的貢獻是極其巨大的。教師節(jié)的宗旨就是提高人們對教師為教育事業(yè)所作貢獻的認識和評價。在民國時期,我國教師節(jié)分別為6月6日、8月27日和9月28日。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作出決議,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教師節(jié)。這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雙六”教師節(jié)和“八二七”教師節(jié)
民國時期,由于教師薪資微薄、缺乏職業(yè)保障及進修機會、在社會上不受尊重,導致教師職業(yè)難以吸引優(yōu)秀人才,嚴重影響了教育的發(fā)展。為了改良這些問題,1931年6月6日,中央大學教育系教授邰爽秋、程其保,暨南大學教育學院院長謝循初,聯絡200余位教育工作者共同發(fā)起教師節(jié)運動。他們決定將每年的六月六日定為教師節(jié)(又稱“雙六”節(jié)),并以“喚起社會關注、教師團結,共謀救助”為紀念主旨。
教師節(jié)產生之后,全國多地教師紛紛加入紀念、推動隊伍中來,使其在社會上具備了一定的影響力,甚至在馬來西亞的華僑教師也于當日舉行紀念活動。
然而,教師節(jié)的日期卻存在一定的爭議。這些爭議可歸納為以下兩種觀點,即贊成六月六日與提倡孔子誕日。贊成六月六日的理由有三:一是認為它屬于雙日節(jié),便于人們記憶。二是以日期論,它正好處于新舊學年交替之際,于這時慶祝教師節(jié),教師可設計有利于自身的學年計劃。據邰爽秋回憶,六月正好是學校續(xù)聘或解聘教師前夕,教師群體可通過教師節(jié)向當局施加壓力,使之不敢隨便解聘教師。最后,為了使六月六日作為節(jié)日的理由更充分,有論者還強調該日的特殊意義,指出夏禹和崔府君(幫助宋高宗南渡的神靈)生日、宋代天貺節(jié)(慶祝天書降臨)等都在這一天,以此來論證其具備成為紀念日的傳統基礎。
贊成孔子誕日者,大多認為它更有歷史意義。如1932年中央大學教授張其昀就認為,目前的教育需要用人格教育來進行根本改造。在中國歷史上,孔子既具有高尚的人格,又是最偉大的教師,教師節(jié)毫無疑問應該定在他的誕日。1934年的《中央日報》上也曾刊載某匿名教育家的觀點,認為教師節(jié)很有意義,只是節(jié)日太多,會耽誤學生學習,所以他建議將原有的孔子誕日作為教師節(jié),而不必另外選擇其他日期。同年,江西省教育界通電全國教師,認為“雙六”節(jié)缺乏深意,不如以孔子誕日作為教師節(jié),這樣可用“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勉勵全體教師。
教師節(jié)在國定化之前,一直是教師自發(fā)組織紀念、慶祝,官方非但無意提倡,有時甚至以耽誤學生學業(yè)為由進行干涉。然而,與教師節(jié)同年創(chuàng)設的兒童節(jié)卻受到了不同待遇,很快獲得官方承認。
“雙六”節(jié)緣何長期受國民政府冷遇,可能與其僅僅從單一職業(yè)群體利益出發(fā)的紀念主旨有關,其利益訴求往往是向政府提出增加教育經費、頒布教師進修條例、提高待遇標準等要求。同時,節(jié)日的參與者大多為處境艱難的小學教師,這會使人們認為,“雙六”節(jié)的目的主要在于提升教師權益。對此有人就質疑說:“紀念教師節(jié),亦非僅在物質生活上著想,應知教師對于國家民族負極重要的使命?!薄半p六”節(jié)這種遠離國家、民族等公共問題的狀況,使得它很難引起民國政府的重視。此外,國民政府之所以不認可“雙六”教師節(jié),還因為:一是提倡者的分量不夠;二是國民黨對知識分子缺乏信任,對學運心存畏懼。
隨著民族危機日趨嚴重,上述情況也逐漸開始變化。1936年后,日本侵略步伐加大,民眾抗日救國的呼聲高漲。國民政府為了鞏固統治地位和表示政治進步,開始重視教育和籠絡知識分子?!半p六”節(jié)作為教師群體表達意愿的民間社會活動,也開始引起其注意。這年上海的教師節(jié)紀念活動,市長吳鐵城就派代表參加并發(fā)表致辭。次年,時任教育部部長的陳立夫出席南京教師節(jié)紀念大會,提倡良師興國運動。該運動是由中華兒童教育社發(fā)起,旨在提高教師素質和改良社會風尚。
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國民政府更加重視教師的作用,黨政要員多次談到教師對民族國家的重要性。如蔣介石就曾發(fā)表“心理建設的重大責任尤在于我全國中小學教師”的言論,陜西省政府在《孔誕紀念暨教師節(jié)告全省教師書》中更是稱贊教師是社會的中流砥柱。在政府態(tài)度轉變的同時,“雙六”節(jié)的紀念重心也自覺地由關心職業(yè)訴求轉向重視國家利益。例如,1938年,重慶、南昌、長沙等地教師節(jié)紀念會所通過的決議案,其內容都是致電政府表達教師支持抗戰(zhàn)的決心,慰問前線將士。有部分教師甚至認為在國家危難時期,僅為教師自身考慮的“雙六”節(jié)是不合時宜的,他們愿意承擔起為國家民族謀求獨立的重任。抗戰(zhàn)時期,節(jié)日是國民政府動員群眾參與抗戰(zhàn)的一個有效工具,當時設立的農民節(jié)、青年節(jié)、音樂節(jié)等節(jié)日皆是如此,而教師節(jié)的國定化正是這一系列舉措中的一環(huán)。
時局促使下的政府與教師群體內部的態(tài)度轉變,使雙方具備了在國家、民族立場下進行合作的可能,教師節(jié)的確立也就水到渠成。
1939年,國民政府為鼓勵教師服務精神,融洽師生感情,喚起社會尊師觀念,正式下令以每年的8月27日,即孔子誕日作為教師節(jié),規(guī)定先師孔子誕辰紀念日與教師節(jié)這兩個在同一天的節(jié)日不合并紀念,并頒布教師節(jié)紀念辦法。要求各級教育行政機關屆時表彰著有勞績之優(yōu)良教員,改善教師待遇;各級學校及教育團體要進行孔子及歷代師儒之言行或教育學術演講,舉辦懇親會、教師友誼會及學生慰勞教師游藝會。以后每年的教師節(jié)都類似辦理。
后來才發(fā)現,孔子的誕辰計算錯誤,經過換算,孔子的生日應該是9月28日,因此最后確定9月28日為教師節(jié)。
民國時期的教師節(jié),以倡導“尊孔讀經”為主要內容,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師社會地位、福利、待遇等急需解決的問題。中小學校師資缺乏,素質低下,但又聘不到經過專門學校培養(yǎng)的教師。即便聘用的教師,隨時都有被解聘而失業(yè)的可能,得不到保障。
上海解放后的首個教師節(jié)
1949年6月6日是上海解放后的第一個教師節(jié)。這個節(jié)日距上海解放剛10天。全上海的大、中、小學的教師們正處于慶祝上海解放的歡樂日子里,又恰逢自己的節(jié)日,喜上加喜,也要求大大慶祝一番,慶祝新中國即將誕生,慶祝教師翻身當主人,慶祝教育事業(yè)得到新生。
1949年6月6日,滄州市教師節(jié)慶祝大會
上海的教師們希望在慶祝會上,能夠邀請陳毅市長到會講話。上海市教委副書記馬飛海受托,找到市軍管會文教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夏衍,向他匯報了教師的要求。夏衍很支持,立即當面請示了陳毅。陳毅聽后一口答應,很高興地持著濃重的四川口音說:“要得,我要會見他們!”這個喜訊很快傳到了教師積極分子中去了,大家奔走相告。當時,上海剛解放,為了加強保衛(wèi)工作,沒有把這個消息告訴參加慶祝會的一般教師。
教師節(jié)慶祝會是在西藏路大上海戲院舉行的。原定上午八點半開會。當馬飛海等幾位教育界領導在七點左右抵達會場時,竟然發(fā)現陳毅已經到達會場了,同幾位解放軍同志坐在主席臺后面的一排椅子上。
當時,教師們正在陸續(xù)進場,也不知道主席臺上坐著、站著的幾位解放軍是誰。聽說是陳毅,他們還不怎么相信。當確知陳市長已經來了,教師們的心情十分激動。有的說:“市長還能來參加我們教師節(jié)的集會,真沒想到?。 庇械恼f:“共產黨市長穿的也是平常軍服,比我們還來得早,不擺官架子,真不容易?。 庇械恼f:“在舊社會要見到教育局長都很難,今天一下就見到了市長,新舊社會真是大不相同啊!”有的說:“百聞不如一見,共產黨和國民黨就是不一樣!”
全上海大、中、小學教師代表1500多人參加了會議,陳毅在會上發(fā)表了講話。
陳毅的第一句話就是向上海的教師們表示敬意。這簡單的一句話,一下子讓在舊社會被人瞧不起,受到百般欺壓和多災多難的教師們十分感動。陳毅接著向大家分析了上海解放后和全國解放的形勢,鼓勵大家說:“今天教育界積極分子要發(fā)揚過去反帝反封建斗爭中鍛煉出來的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要進一步學習、改造自己,然后教育學生;同時,應該走向廣大教師群眾中,以謙虛的態(tài)度,團結更多的人,共同為建設新上海和新中國而服務?!?/p>
上海解放前,教育界面臨著極為困難的局面。學校缺乏經費,教師生活困難清貧,學生失學。這是教師們最為關心的問題,也是恢復和建設教育事業(yè)所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陳毅在講話中提出了這三個問題,并且說政府將有步驟地逐一解決。這些話說到了教師的心坎上,讓大家安了心、鼓了勁。陳毅在講話中還提到了老解放區(qū)幣值穩(wěn)定,教職員工生活都很安定,這是針對上海解放時,由于戰(zhàn)爭剛結束,殘余特務和奸商的搗亂,金融市場混亂,幣值還不太穩(wěn)定說的,他很坦誠地把政府的困難告訴了教師們。所以,他又說,希望上海文教界積極支持政府渡過目前的難關,共同努力爭取建設的勝利。
恢復教師節(jié)的背景
新中國成立后,恢復過一段時間的“六六”教師節(jié)。后因確立教師為工人階級的一分子,故又廢除“六六”教師節(jié),改立“五一”教師節(jié)。
1951年“五一”勞動節(jié)前夕,時任教育部部長馬敘倫和全國教育工會主席吳玉章發(fā)表書面講話,宣布廢除“六六”教師節(jié),改用“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同時為教師節(jié)。但執(zhí)行的結果是:“教師節(jié)”實際上并不存在。此后,在“文革”這個特殊時期,教師的社會地位并不高。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了,我國開始撥亂反正,教師的政治、社會地位開始提高。1980年起,全國教育工會開展“慶教齡”“五講四美,為人師表”等一系列尊師重教活動,教師的政治、社會地位才得以有一定的提高。
然而,尊師重教尚未形成一種社會風氣,廣大教育工作者真正樹立以教書育人為終生職業(yè)的思想也還不夠普遍。
要真正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應該在新中國建立教師節(jié),讓教師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受到全社會的尊敬。
1980年3月,胡耀邦在中國科協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正式提出了尊師問題,“尊師,不僅是學生的問題,我們整個社會的成員,所有學生的家長,特別是我們各級政府的負責人都要尊師?,F在兒童有兒童節(jié),青年有青年節(jié),我們認為培養(yǎng)他們成為社會主義宏偉事業(yè)接班人的人民教師也應該有教師節(jié)”。
民進17位政協委員1981年提交的《建議確定全國教師節(jié)日期及活動內容案》
1981年3月,在全國政協五屆四次會議上,中國民主促進會的17位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希望以設立教師節(jié)的方式,讓教師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受到全社會各階層的尊敬。提案提出:尊師重教遠沒有形成一種社會風氣,毆打教師的事件時有所聞,廣大教育工作者真正樹立以教書育人為終身職業(yè)的思想也還不普遍。教師擔負著培養(yǎng)“四化”建設人才的重任,應當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現在兒童有兒童節(jié),青年有青年節(jié),因此,培養(yǎng)他們成為社會主義宏偉事業(yè)接班人的人民教師也應該有教師節(jié)。
這17位提案人分別是:徐伯昕、吳貽芳、史念海、李霽野、張明養(yǎng)、葉至善、徐楚波、鄭效詢、馬力可、霍懋征、葛志成、方明、巫寶三、張景寧、葉圣陶、雷潔瓊、柯靈(按原件簽名順序)。
方明
在提案人中,葉圣陶是民進中央第三任主席。雷潔瓊是民進中央第四任主席。徐伯昕、吳貽芳、葛志成、葉至善曾任民進中央副主席。張明養(yǎng)、柯靈、方明曾任民進中央參議委員會副主席。而方明又是提案的主要發(fā)起人及撰稿人。該提案被全國政協編為第170號提案。
為把教師節(jié)定在什么日子最合適,方明等人曾經征求過謝冰心、葉圣陶的意見。冰心建議定在每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如4月1日;有人建議把教師節(jié)定于每年的6月6日;葉圣陶建議定在每年秋季學生入學的日子,讓學生在新學年的開始就記住教師的辛勤和光榮。
1981年提交的這份提案認為,將勞動節(jié)與教師節(jié)合并,沒有教師節(jié)單獨的活動和特點,不能真正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并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氛圍,建議應該單獨設立教師節(jié)。全國政協的審查意見如下:建議國務院交教育部研究辦理。
這份提案推動教育部等聯合起草了報告,交給中央書記處和國務院,但并沒有在當年獲推行。
1982年4月,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聯合,由張承先和方明共同簽發(fā)的《關于恢復“教師節(jié)”的請示報告》送中央書記處,報告中建議以馬克思的誕辰日5月5日為教師節(jié)。
在1983年6月全國政協六屆一次會議上,葉圣陶、方明等人再次聯名提出《為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造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建議恢復教師節(jié)案》。提案提出:在建設社會主義兩個文明的戰(zhàn)略任務中,教師肩負著培養(yǎng)一代新人的重大責任。在這種情況下,提出恢復教師節(jié),將進一步激發(fā)教師的光榮感和責任感,對調動他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有著深遠的意義。
1981年和1983年民進政協委員的兩份提案,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恢復設立教師節(jié),在全社會倡導形成尊師重教的氛圍。全國政協的審查意見如下:建議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會同教育部研究辦理。
1983年9月,中宣部辦公廳致函教育部辦公廳:“經研究全國政協六屆一次會議民進方明等委員的提案,同意恢復教師節(jié)。”1983年12月,由教育部何東昌部長和方明共同簽發(fā)的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關于恢復“教師節(jié)”的請示》送中央宣傳部。1984年10月,國務院副總理萬里、中央書記處書記習仲勛等中央領導對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的請示圈閱。
1984年12月,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關于建立“教師節(jié)”的報告》送中央書記處并報國務院。報告中說,“根據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精神,我們進行了研究,建議確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jié),在新學年開始,新生一入學,即開展尊師活動……如中央和國務院原則上同意建立‘教師節(jié)’,我們建議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頒布。”
1985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建立教師節(jié)的議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這一議案,最終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教師節(jié)。從此以后,每年的教師節(jié)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尊師重教成為了一種美德。
在第一個教師節(jié)慶祝大會上,北師大學生打出了“教師萬歲”的橫幅
從1981年到1985年,教師節(jié)的建立前前后后經歷5個年頭。方明激動地說,“要辦成一件事還真不容易??!”
此后,方明等人還為教師法的建立作出了貢獻。
1986年3月,在全國政協六屆四次會議上,方明和民進組的20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出《盡早制定“教師法”案》。提案中寫道:“建立一支穩(wěn)定合格的教師隊伍,關系到四化建設和國家興衰,涉及到千家萬戶和子孫后代的大事。但長期以來,沒有把教師隊伍的建設問題放到應有的戰(zhàn)略地位,沒有充分認識到師資隊伍建設是發(fā)展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關鍵……為了更好地貫徹中央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和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法,以適應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迫切需要,我們認為應盡早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p>
1988年3月全國政協七屆一次大會上,方明等人聯名作了“制定《教師法》提高教師地位和待遇”的發(fā)言。發(fā)言指出:“根據兩年來就起草《教師法》與廣大教師的接觸和思考,我們深深感到,必須通過立法,把教師的權利、義務、資格、待遇、培養(yǎng)和進修、考核和獎懲等等肯定下來,才能真正提高教師的地位和待遇。建立一支合格的而穩(wěn)定的教師隊伍?!?993年10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終于頒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