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民進創始人之一童友三的紅色基因
1927年大革命潮流涌入蘭溪,在中共蘭溪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蘭溪開展工農運動,童友三所在的崇文小學成立了水亭區祠堂腳村黨支部和祠堂腳村農民協會,村農民協會罷免了原崇文小學大地主校長童躍松的職務,由農民協會直接管理學校,童友三為校長。同年10月,童友三與其他7名老師加入中共地下黨組織,成立崇文小學黨支部,學校與黨支部結合在一起,既教學,又從事革命活動。1928年2月起,中共蘭溪縣委機關從女埠小學移至崇文小學,崇文小學成為掩護革命活動的紅色小學。省委浙西特派員卓蘭芳經常到小學指導蘭溪農民開展革命斗爭,縣委宣傳部長胡如登親自來學校幫助組織崇文話劇團,向社會開展反封建宣傳,發動水亭區雇農開展以增加工資為內容的罷工斗爭。童友三和學校老師到各村宣傳鼓動,發動農民群眾進行土地革命,開展減租減息斗爭。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童友三在中共蘭溪縣委的領導下,以教師職業為掩護,積極從事革命活動,開展地下斗爭。
中共地下黨在蘭溪永昌區后陸村發動農民暴動,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政府嚴重關注。1928年5月12日早晨,浙江省防軍一百余人分三路包圍了童友三所在的祠堂腳村,沖進童友三與農會骨干家里搜查。因事先做好了應變的準備工作,敵人一無所獲,童友三等16位學校教師和農會會員被捕關入蘭溪監獄,經審問無果,將童友三等三位黨員老師關押至浙江陸軍監獄,審訊判刑。8月,童友三被關入“浙江反省院”,在兩年零五個月的時間里,童友三不屈不撓,參加了由地下黨宋侃如、薛暮橋領導的獄中斗爭,表現出共產黨人英勇的氣概。
由于蘭溪崇文小學地下黨組織遭到敵人徹底的破壞,1931年1月,童友三由家人出資“保釋”出獄后,就在杭州找工作,他先后在杭州裕成小學、太廟巷小學、湖州中學附小當過教師,并當過蘭溪政府教育科視導員、江蘇寶應縣政府會計。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國共兩黨開始第二次合作。國民黨浙江省政府以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為基礎,頒布了《浙江省戰時政治綱領》,動員全省民眾參加抗戰,創造新的政治與軍事力量,保衛浙江,收復淪陷土地,爭取最后勝利,并下令各縣成立戰時政治工作隊。1938年1月,蘭溪縣成立浙江省第一個政治工作隊,進行聲勢浩大抗日文化宣傳。童友三感到第二次革命大潮已經來臨,找到蘭溪地下黨,參加了政治工作隊的活動,教唱抗日歌曲,公開發表演講,在農民夜校教書識字。4月,童友三移居永康,經地下黨介紹,參加了永康政治工作隊工作,擔任工作隊干事、副隊長 。10月,童友三離開永康政治工作隊,在遂昌縣擔任政府教育科長。1939年初,經云和縣政府教育科長、時任《東南日報》副刊主編的地下黨員陳向平介紹,童友三重新入黨。
1939年夏,全國出現國民黨第一次反共高潮。童友三結束遂昌教育科工作再回永康家居住,失去了與地下黨的聯系。1939年至1941年他先后在浙西兒童教養團、蘭溪縣立簡易師范當過教員。1942年赴重慶,經友人介紹,童友三先擔任行政院經檢隊干事,后在浙江省政府駐渝辦事處任助理秘書。在渝期間,童友三在地下黨員馮雪峰的領導下,以公開職業為掩護進行進步活動;并就讀于陶行知、李公樸主辦的重慶社會大學經濟系,1944年畢業。1946年10月童友三回到杭州,在恩師羅迪先的介紹下,進了杭州市教育局當督學,后調任總務科長。
童友三二次入黨,與中共地下黨結下深厚的感情。自1939年底與黨失去了正式聯系后,童友三就一直為找黨組織而奔波忙碌,每到一地,工作安置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黨。但是,在白色恐怖的年代里,共產黨為保存力量,嚴守組織秘密,不能公開活動,找黨實在不易。在重慶,他結識了母校浙江第一師范的學長、上海地下黨領導馮雪峰,向馮雪峰傾吐出希望正式回到黨組織的請求,馮雪峰也曾答應適時幫他解決,但現時“不急毋躁”。盡管童友三還沒有得到黨派人來直接領導,但能接觸到黨組織,心里也就比較踏實了。
童友三四處找黨的消息傳入中共金華特委,1948年金華特委派大革命時期的蘭溪縣委書記邵溥慈特地到杭州與童友三聯系。鑒于1939年后童友三與黨失去聯系等原因,金華地下黨要童友三再重新入黨,以前的一段黨籍等審查清楚后再作決定。邵溥慈說這樣可以早點歸隊,過組織生活。找黨找了整整九年的童友三,眼見日夜盼望的親人,激動萬分,他緊緊拉著邵溥慈的手,眼淚禁不住奪眶而出。但是,童友三感到怨呀:我被迫離開浙江,失去組織的聯系,但我沒有一刻停止找黨,在重慶時好不容易找到地下黨負責人馮雪峰,繼續為黨工作,可今天怎么又要我重新入黨呢?于是,童友三向邵溥慈提出不中斷黨籍的要求,邵溥慈無權個人決定,說回金華向組織匯報。后因金華特委的工作精力全力放在策劃迎解放的大事上,沒有時間為童友三政審,童友三的黨籍問題就此被擱了下來。
1949年5月,杭州解放,童友三更是歡欣若狂,他想,他再也不用怕尋不到黨了。杭州軍管會一成立,他馬上去軍管會訴說他多年來的思念母親之情。軍管會同志很理解童友三的心情,告訴他等杭州大局比較安定的時候,再作調查處理,并將他繼續安排到杭州市教育局當編審。
1949年秋季開學,童友三被派去杭州市師范擔任附小主任,到校的第一件事,童友三就向學校黨支部書記吳蓉提出要求解決組織問題,盡快恢復黨籍。書記告訴他,黨籍問題可在黨校解決,并決定送童友三去黨校脫產學習一段時間。
1950年8月,童友三作為浙江省教育界的代表,出席全國教育工作者代表大會,回杭后,他積極參加了杭州市教育工會的籌備工作,被推選為工會副主席。同時,童友三又被推選為省教育工會籌備組成員,身兼數職,工作緊張而又繁忙。
1951年初,中共杭州市委統戰部準備籌建民進杭州市分會,考慮到童友三在教育戰線有較高的威望和知名度,工作能力強,為人誠懇熱情,很有奉獻精神,市委統戰部織決定他去籌備民進的具體工作。起先,童友三對民主黨派不太清楚,他對杭師附小的黨支部書記吳蓉直率地說:“我是共產黨員,我唯一的愿望是早日歸隊?!苯涍^黨組織的耐心勸導,童友三明白了:籌建民進,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與恢復黨籍是一致的。他愉快地挑起了黨交給他的重任。
4月下旬,童友三與俞子夷、陳禮節、王歷耕等同志在杭州大華飯店參加了民進中央常務理事周建人和中共杭州市委統戰部聯合召開的座談會,4月28日,他愉快、認真地填寫了參加民進的“入會申請表”,由周建人、許廣平作為介紹人。9月成立民進杭州市分會籌委會,10月童友三離開了杭州師范附小,擔任民進杭州市分會籌委會的專職秘書處長。之后,他相繼擔任了民進杭州市理事會第一、二、三屆理事,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第六屆委員,民進浙江省籌委會委員,杭州市第一、二屆人大代表,政協杭州市第一屆常委兼副秘書長,第二、三、四屆委員。
2015年6月2日《浙江(杭州)民進組織的建立及其早期活動》一文介紹;1950年4月,中國民主促進會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關于本會應繼續存在并加強工作的決議》。11月19日民進舉行三屆二中全會,通過了《關于發展與鞏固組織的決議》,確定要在原有的進步團結基礎上,鞏固與發展相結合的條件下,采取質量并重、穩步前進的方針。關于發展會員的對象,應為進步的知識分子、自由職業者及工商界人士。發展的重心應是文化、教育、科學技術工作者。1951年8月,民進三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建立基層組織,加強組織教育,進一步發展組織的決議》《關于建立新分會組織的決議》等文件,決定“本會應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在大中城市發展組織和建立新的分會”。在這個形勢下,浙江(杭州)開始發展民進會員籌建組織。1951年4月,民進總部常務理事周建人(時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受民進總部委托,來浙江(杭州)發展會員。周建人就發展組織問題與省市統戰部門多次交談,有關部門也推薦了一些人選,選定在省交際處大華飯店的會議室召開了一個座談會,邀請了浙江省文教廳副廳長俞子夷(俞子夷與民進總部副主席王紹鏊是親戚,也可能王紹鏊推薦了俞子夷)、杭州市衛生局局長陳禮節、浙江醫學院教授、省立杭州醫院外科主任王歷耕、省立杭州師范學校小學部主任童友三等四同志參加,當場請這四位同志填表入會,成立民進杭州小組籌備組,并指定俞子夷為組長,陳禮節為副組長。會上,四位同志表示:每人物色4—5人,作為發展對象。
至9月中旬,民進總部派常務理事趙樸初、候補理事張紀元到杭州,協助籌建組織。經與統戰部協商,9月23日召開了全體會員大會,成立民進杭州市籌備委員會,選舉俞子夷、陳禮節、王歷耕、童友三、祝其樂、吳江、金懷清等7人為籌備委員會委員,俞子夷任主委,陳禮節為副主委。委員們作了分工:王歷耕、吳江分別任宣傳處正副主任,祝其樂、金懷清分別任組織處正副主任,童友三任秘書處主任(童友三于10月脫產到會擔任具體領導工作)。杭州市委統戰部和民進上海分會也分別派人參加了成立大會。
1951年9月23日,民進杭州市籌備委員會成立合影
前排左起:潘志徵、胡成放、趙樸初、張紀元、王民力(統戰部科長)、陳禮節
二排左起:祝其樂、任銘善、梁文標、計克敏、金懷青、劉天香、童友三
三排左起:(左一和左二姓名不詳)、李慶昌、楊繼昌、董振舜、劉世達、紐增琳、王歷耕
經過一年多的籌備,杭州民進的會務活動日趨正常,1952年12月28日,杭州民進召開第一次會員大會,宣告民進杭州市分會正式成立,選出由俞子夷、陳禮節、祝其樂、童友三、吳江、金亮、王歷耕、劉天香、任銘善、金海觀、計克敏、李云仙、蔡模等13人組成的第一屆理事會,在第一次理事會上,推選俞子夷為主任理事,陳禮節、祝其樂為副主任理事,童友三為常務理事兼秘書處主任,具體領導會務。
1956年10月26日,根據民進中央(56)總字第154號通知,同意成立民進浙江省籌備委員會。12月15日民進浙江省籌委會正式成立。
主任委員 :俞子夷 副主任委員 :陳禮節 秘書長: 金海觀 委員:丁絳霞 劉天香 任銘善 余文光 陳禮節 金海觀 俞子夷 俞易晉 祝其樂 許欽文 童友三
1952至1966年杭州民進在此辦公,1982年又搬回此處。
1956年12年25日民進中央電報指示,同意省籌委會的要求,增加鄭曉滄同志為省籌委會委員,至此籌委人數為12人。
童友三到了統戰系統后,沒有忘記找黨,他不止一次地用書面和口頭的形式提出要求解決黨組織的問題,以遂平生心愿。同時在統戰部領導下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動員和介紹了教育界大批知名人士參加民進,還花了很大的精力,通過各方面關系,租借到當時的仁和路25號小院作為民進機關的辦公用房。
1957年7月,整風運動開始。作為民進省市委整風領導小組成員的童友三響應號召,帶頭鳴放,向黨提了一些善意的意見。不料在3個月后的反右斗爭中,童友三的“善言”成為反黨的證據,受到批判,戴上了“右派”的帽子。從此,童友三被撤職降薪,在民進機關干些勤雜工之類的活。
1966年開始,童友三更是大難臨頭,他的頭上又冠上三頂大帽子:大右派、大叛徒、老反革命。蹲牛棚,遭批斗,過著非人的生活。在身處逆境、深受迫害的情況下,童友三仍堅信黨,堅信人民,他完全自信:“留得青山在,才有報黨時,我還是能為黨繼續工作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恢復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撥亂反正,徹底摘掉了戴在童友三頭上21年的右派大帽子,撤銷1959年8月30日杭州市委五人小組《關于童友三案的批復》,“文革”中的一切不實之詞統統推倒,不實材料全部銷毀,恢復一切政治待遇。1980年7月,童友三同志寫下了一首《玉樓春》:“玉樓日麗春風座,四化紅心千萬顆?!薄敖y戰政策耀湖山,湖上紅花方似火?!北磉_他對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出現的大好形勢歡欣鼓舞的心情。
1984年下半年,中共杭州市委統戰部對童友三的黨籍問題進行嚴格地審查,查明:童友三關在杭州陸軍監獄和浙江反省院期間,沒有出賣組織和同志;在偽浙江省政府駐渝辦事處任助理秘書期間,亦無有損于革命事業的行為;童友三的歷史是清楚的。1985年3月14日,中共浙江省委組織部浙組批〔1985〕17號批復:“經省委同意,恢復童友三同志的黨籍,黨齡從1927年10月算起?!敝链?,童友三一生的夙愿終于實現。
盡管正名的時間晚了一些,但童友三渾身舒暢,他又填詞作詩,抒發他心中的無限感懷。1986年后,年逾83歲的童友三終因年老體弱,臥病不起,在病床上,童友三仍關心黨和國家大事,關心統戰工作和民進的工作,對實行“一國兩制”,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充滿信心。晚年他還被聘為蘭溪市“李漁研究會”和“永康市文聯”、“陳亮研究會”、“馮雪峰研究會”等文化團體顧問。
1987年11月8日,長期患病的童友三,醫治無效,不幸逝世。11月16日,童友三同志告別會在杭州殯儀館隆重舉行。民進中央發來唁電:“驚悉童友三同志不幸逝世。童老對創建浙江省和杭州市民進組織成績卓著,他的逝世是我會的損失,特致電表示哀悼?!?/p>